研发部 宋巧娜 2025年10月10日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,我们宛如被无形丝线操控的木偶,在既定的轨道上机械地奔忙着。升学、求职、晋升、成家……按部就班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,机械地忙于日常琐事,却也偶尔在夜深人静之际,被内心深处涌起的迷茫所侵袭。
约翰・史崔勒基创作的这本《世界尽头的咖啡馆》,以一种独特且发人深省的方式,为我打开了一扇重新审视生活与自我的大门。书中主人公约翰的经历,宛如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写照。他表面上拥有一份令人艳羡的体面工作,实则深陷疲惫与迷茫的深渊。一次意外的迷路,使他机缘巧合地走进了那家名为“你为什么在这里”的咖啡馆。这家咖啡馆的菜单背面印着三个问题:你为什么来这里?你害怕死亡吗?你满足吗?
围绕着这三个问题,约翰与咖啡馆的服务员凯西、厨师迈克等人展开了一系列交流,进而开启了一场探寻人生意义的奇妙之旅。
“你为什么来这里?”--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,究竟是为了什么?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?我们是否在为真实的自己而活?
从小到大,我们被不断灌输着各类观念:考个好大学,找到一份稳定工作,结婚生子,过上“常规”生活。我们习惯把生活拆解成无数细致入微的任务,比如完成工作报告、偿还房贷、安排周末聚会等等。在忙碌的间隙,却很少停下来思考,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,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......
约翰与咖啡馆的服务员凯西聊天时,凯西讲述了一个绿海龟的故事:海龟从不逆着海浪游动,当海浪与它行进方向相反时,它会节省体力,仅仅保持漂浮;而当海浪与它同向时,它便会加速划水,顺势前行。而我们每天忙忙碌碌,有多少事是真正想做的?有多少是被社会、家人、同事推着走的“反向浪”?职场中无休止的加班文化,社交媒体上永不停歇的自我展示,停不下来的物质追逐......这些"反向浪"消耗了我们绝大部分精力,却与我们存在意义无关的人和事。
“你害怕死亡吗?”--这个问题,则将生命的有限性直白地摆在我们面前。
咖啡馆的厨师迈克说,大多数人害怕死亡,是因为他们从未真正活过。他算了一笔账:如果一个人活到80岁,每天喝一杯咖啡,那这辈子也只能喝大约29,000杯咖啡。生命并不是无穷无尽的,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悄然流逝,那是否还要继续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?是否还要继续说“等以后再做”、“再熬几年”?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存在意义,并为之努力奋斗时,生活中的“幸运巧合”自然会随之而来。这种“幸运巧合”并非偶然,而是我们内心渴望与外界机遇的完美契合。
“你满足吗?”--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是什么?
书中的安妮,在广告行业努力打拼,虽然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,但内心却愈发空虚。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拥有了更多的物质财富、更高的社会地位,就能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。然而,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。真正的满足,或许不在于得到多少,而在于是否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,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相契合。
《世界尽头的咖啡馆》中,当约翰离开咖啡馆时,他带走的不是现成的人生答案,而是一种质询生活的能力与勇气。重要的不是答案本身,而是带着问题生活的能力。生活本应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探索的旅程,没有标准答案,也不该是在迷茫与忙碌中机械重复的循环。我们都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,正如书中所言:“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,前提是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。生活本来很精彩,只不过有人没发现自己是作者,没发现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创作。”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,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“世界尽头的咖啡馆”。摆脱“反向浪”的干扰,专注于真正热爱且想做的事情,收获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。
思考一下:“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?”